國際傳播,高校大有可為
|
小采
在資源共享上,提升高校國際傳播聚合力。“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高校是人才集聚之地,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才資源優勢。一方面,廣大學識淵博、視野開闊的大學教師,具備能講故事、善講故事的天然優勢;另一方面,大學校園獨特的校園文化和人文積淀,也為做好國際傳播提供了大量的好素材、好故事。通過集聚各高校人才、科研、學科等特色資源,加強協作,優勢互補,高校由“單兵出擊”轉向“集團作戰”,注重傳播規律,把握好個體與整體辯證關系,積極開展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院合作和國際化合作,合力搭建資源匯聚的國際傳播矩陣、學術研究高地和海外聯絡平臺等,有利于為促進國際傳播提供不竭動力。
在傳播方式上,努力提升高校國際傳播生產力。突出高校文化育人功能,堅持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圍繞“學科、學風、學術、學者、學生”主題,打造年輕、時尚、多元的校園文化精品。做好科研中心、高端智庫、外文出版、國際會議論壇等平臺建設,不斷推出符合世界潮流,體現中國特色,蘊含高校風格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同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明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以契合海外受眾的審美需求與話語方式精準化表達,增強親和力、培育認同感。推動海外校友會聯絡交流,在數字媒體技術賦能下不斷擴大海外“朋友圈”,提高國際傳播的精準性、實效性。推動在華留學生“知華、友華、愛華”的能量釋放,鼓勵他們當好友誼使者和合作橋梁,共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繁榮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作者:李敏、汪令涵,分別系江蘇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