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中考改革質量月大調研走進密云區
|
小采
記者發現“跨學科”觀念在每個學科課堂中均有所體現。在密云區第六中學《創設花盆里的生態綠——設計多功能生態花盆》生物上,學生們分小組從功能與環保的角度分析現有花盆存在的問題后,運用美術技能,以手繪的形式對花盆進行創新設計;在《“化”說打火機》化學課堂上,學生們在學習打火機構成原理與零件的同時,復習了物理課上學過的杠桿原理;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歷史課中,學生們在清楚長征經過的相關知識后,唱響長征之歌,以紅歌傳遞長征精神。
在密云各校,老師們利用生活里的好資源,定期舉辦不分學科的集體備課,并帶領學生通過校外實踐、校內實驗等形式,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和項目式學習活動的探索;聚焦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實現自我認知的進一步擴展與延伸,在以本學科知識為主的前提下,綜合運用其他學科資源與社會資源,讓學生得以結合自身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打破學科壁壘,各科老師集體備課的教研形式,能整體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對于每一名老師在把握中考改革方向上起到實際作用,深化了教學改革,將教育的‘大減法、小加法’真正落在課堂上。”北京教育學院化學系講師張曄說。
“中考改革后,區教委更加關注‘怎么教’‘怎么學’的問題。”密云區教委主任楊福軍表示,區教委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開齊課程、開足課時,落實“雙減”政策,抓實“備上批輔測”關鍵環節,達到寫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節課、批好每一份作業、輔好每一名學生、做好每一次分析的“五好”目標的同時,探索學科融合,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拓展活動領域,帶領學生走進大學、科研院所、社會實踐基地等,激發學生對學科的好奇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