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舊倉庫到新書房
|
小采
走進時代文倉城市書房,5500平方米綜合性的文化空間內,依然保留了當年倉庫的“骨骼”。超高的房屋舉架,上方是裸露于外墻的木桁架,與空中棧道平行交錯,下方則是整齊的書架、綠色盎然的植物迷宮,共同構成多層次的空間結構。這里還有沉浸式閱讀太空艙、文倉小劇場和精品咖啡館等,業態多元豐富。
時代文倉城市書房相關負責人王子琦介紹,這里已成為沈陽熱門打卡地,也喚醒了很多“老沈陽”的工業記憶。“爺爺一輩是工廠工人,給我講過許多老廠房的故事。”陳怡穎說,“廠房過去儲存著物資和糧食,現在是知識和精神食糧的寶庫。”
在沈陽這座老工業基地,一大批老廠房、老建筑正在依托城市更新“重生”,在延續歷史遺光的同時,蘊含著新的文化活力。
在和平區,由鍋爐房改造的吶喊書店隱匿在一座老舊小區內;在渾南區,廢舊廠房“煥新顏”變成了莫子山書房,特色臺燈、充電寶、輪椅等擦亮“服務讀者”名片;在鐵西區,奉天記憶書房仍保留著老車間的紅磚結構和老物件,訴說著工業文化的故事……
偌大的舊倉庫、陳年的老廠房、黝黑的鍋爐房,這些曾經與沈陽共同走過的“老朋友”,經過城市更新改造,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