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包容引人留才
重慶在政策、服務、待遇、福利、氛圍營造等方面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形成“引育留用”閉環,人才集聚效應凸顯。今年1—11月,共開展“百萬人才興重慶”等系列引才活動289場,引進人才6.8萬人,同比增長12.7%。
正是看準了重慶與國際接軌的人才發展機遇和環境,2022年4月,褚文博來到西部(重慶)科學城,擔任西部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重慶)有限公司總經理,瞄準智能網聯汽車關鍵共性技術和自主可控核心技術展開攻關。
30年前因為家庭、科研環境等原因與重慶擦肩而過的留學博士毛華中,如今也正因為重慶的人才環境,再次踏上這片熱土。今年10月,他帶領團隊在第二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上成功斬獲海外賽高端裝備制造賽道金獎,并將該項目落地萬州投產。
全周期數字賦能,全鏈條惠才有感。乘著數字重慶建設的東風,用好“大數據+鐵腳板”,以系統集成、整體“智治”不斷健全完善人才服務體系,人才服務水平持續提升,人才服務滿意度顯著增強。全市4538名“服務專員+聯絡員”,實現“服務只找一人”;推進人才創新創業全周期服務“一件事”改革,全力辦好人才高頻事項和“關鍵小事”;打造“渝才薈”一體化服務平臺,匯聚360萬條人才數據信息,集成全市351項人才政策,“人才服務超市”匯集129項人社公共服務事項,持續推動人才服務“一屏盡覽、一鍵智達、一網辦理”;今年發放“新重慶人才卡”4692張,為人才提供成果轉化、醫療、公共交通等69項“一站式”服務,今年已服務38萬人次,人才服務滿意度達99.7%以上。
從人才項目經費“包干”到建立人才貸等金融支持體系,從推出人才服務港、人才“渝快辦”到組建人才管家隊伍、技術經紀人制度,從“一扇窗”“一站供給”到“一件事”“一網通辦”……數字化引領,全周期賦能,重慶人才服務工作圍繞人才隊伍全覆蓋、人才政策全落實、事業發展全服務、成果轉化全跟進、服務對象全滿意的“五全”目標持續發力,巴渝大地正成為人才薈萃之地、創新創業熱土。
《人民日報》(2023年12月15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