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雪時節在幾點幾分
小雪節氣的由來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11月22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此時稱為小雪節氣。此時,太陽位于赤緯-20°16',這天北京地區白晝時間僅9小時49分鐘,正午太陽高度僅29°50‘。
“小雪”節氣間,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相當鐘面上的10點鐘)。每晚20:00以后,您若到戶外觀星,可見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她代替北斗星擔當起尋找北極星的坐標任務,為觀星的人們導航。四邊形的飛馬座正臨空,冬季星空的標識——獵戶座已在東方地平線探頭兒了。
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于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此時陰氣下降,陽氣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提醒人們該御寒保暖了。
小雪節氣吃什么食物有益健康
1、羊肉
冬季以養“陰”及“藏”為主。腎主藏精、肝主藏血,這個時節,調養肝腎很重要,所以宜吃像羊肉等溫補食品。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御寒冷,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紅棗
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紅棗富含鈣和鐵,是補鐵補血佳品。研究發現,人體血液中缺鐵會怕冷,因此冬季防寒可多吃紅棗,增加鐵的攝入,從而提高身體耐寒能力。冬季養生吃紅棗,不但可以補氣養血,還能起到抗寒的功效。
3、白蘿卜
民間流傳“冬吃蘿卜夏吃姜”之諺語,蘿卜古稱菜菔,也稱蘿卜為“土人參”。中醫認為,冬季服食白蘿卜,可健脾養胃、益氣補精,且能預防疾病,有益于健康。冬季人們很注重養生飲食,卻缺乏運動,體內會積聚過多的熱,而白蘿卜可助于消化、去咳止痰的作用。
4、萵苣
萵苣鉀含量大大高于鈉含量,有利于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對高血壓、水腫、心臟病人有一定的食療作用。萵筍具有鎮靜作用,經常食用有助于消除緊張,幫助睡眠。在吃萵筍的時候,不要把萵筍葉扔掉,能夠更好地享受萵筍的'美味,收獲更豐富的營養素。
5、荸薺
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則視它為“江南人參”。荸薺中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較豐富,但熱量卻不是很高,很適合初冬食用。中醫認為,荸薺是寒性食物,有清瀉內火的功效,對于發燒初期的患者有較好的退燒作用,但高燒期間則不宜食用。
6、黑米
黑米的顏色之所以與其他米不同,主要是因為它的外部皮層中含有抗衰老的花青素類色素。米的顏色越深,表皮色素抗衰老的效果則越強。此外,這種色素中還富含黃酮類活性物質,相當于白米的5倍之多,對預防動脈硬化大有裨益。長期食用黑米,不僅可以促進睡眠,還可治療頭昏、目眩、貧血、白發、眼疾和腰腿酸軟等癥。
7、黑豆
黑豆是各種豆類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比豬腿肉多一倍還有余。它含有的脂肪主要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人體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占50%,還有磷脂、大豆黃酮、生物素,所以吃黑豆沒有引起高血脂之虞,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中醫認為,黑豆性平味甘,有潤腸補血的功能。
8、香蕉
香蕉是冬季食用的最佳水果,當人體腦內5-羥色胺含量減少時,會出現失眠、煩躁、悲觀、厭世等一系列抑郁癥狀。香蕉中含有這種物質,適當增加香蕉的攝入會促使人的心情變得安寧、快活。因此,在小雪時節大家可以適當的吃一些香蕉來緩解心情。但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吃。
9、橘子
橘子富含維生素C與檸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后者則具有消除疲勞的作用。除了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維生素A、維生素C外,橘子還含有一種名為“枸櫞酸”的酸性物質,可以預防動脈硬化、解除疲勞,經常食用除對健康有益外,還能長保青春。
小雪節氣的養生知識
1、飲食均衡要溫補
小雪節氣,可以適當地多吃一些溫性食物。在平日的菜肴中,可以多加入一些蔥、姜、蒜當佐料,每天喝一杯熱牛奶,再適當多吃芝麻、花生等有助補腎的食物。水果類可以多吃些橙子和橘子。
2、多喝水防內熱產生
多飲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縮短糞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減少毒素的吸收,溶解水溶性的毒素。最好在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溫開水。此外清晨飲水還能降低血液粘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小雪節氣多喝水也可防內熱產生,緩解口干咽燥、便秘、皮膚干燥等不適。蜂蜜水可潤燥解毒,白蘿卜水能清熱利尿,梨水可以潤肺止咳。
3、鍛煉身體防流感
鍛煉身體可以防止被流感病毒感染。同時,飲食要葷素搭配。蔬菜水果要多吃,如大白菜、蘿卜、香蕉、梨和蘋果等。喝梨水、煮蘿卜水就可以防止天氣干燥所致的口干、咽干,又有潤肺止咳的功效。
4、室內工作要通風
經常在室內工作的市民別忘了適當開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和濕度,遠離干燥和流感。對有晨練習慣的老年人來說,這段時間里,最好將鍛煉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由于這一階段室內外溫差較大,到戶外活動時,要注意提前做好熱身運動。
5、早睡晚起,睡前泡腳
小雪節氣要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冬季應該早睡晚起,最好不要遲于22點休息。如果超過1點還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節氣后氣溫下降明顯,太晚休息更易生病。
每晚用熱水泡腳,用熱水泡腳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腳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凍傷,并就能提高機體抗寒能力。
2023年小雪溫度天氣如何
小雪節氣的時候是比入冬階段氣溫低很多的。到了小雪節氣,意味著我國華北地區將有降雪。冷空氣使我國北方大部地區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黃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令一致。雖然開始下雪,一般雪量較小,并且夜凍晝化。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濕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南方地區北部開始進入冬季。“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不過,華南地區溫低還是偏高,還沒有達到入冬標準,氣溫最低也就15度以上,最高氣溫還在23度左右,小雪之后天氣還會持續的變得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