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食物中毒
怎樣預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按其病原的種類,主要分為細菌性,真菌性,化學性和有毒動、植物類;其中細菌和真菌性食物中毒統稱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居其他各類食物中毒之首。
常見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有沙門氏菌、葡萄球菌、蠟樣芽胞桿菌、副溶血性弧菌、真菌、黃曲霉毒素等多種致病性微生物均能導致人體感染或中毒性疾病發生。作為餐飲單位,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把住餐飲單位食品采購關,即在批量采購食品時必須向供貨方索取衛生許可證及采購食品的批次衛生檢驗合格證。
2、烹調加工所用原料應保證新鮮并徹底加熱。這也是一個發生食物中毒的重要環節,如果控制不嚴,細菌性、有毒動植物、化學性食物中毒均可發生。
3、餐飲單位加工容器生、熟分開,避免食品直接和間接交叉污染。
4、熱菜貯存溫度應保持在60℃以上,保溫溫度低于這個溫度則可能加速細菌的生長繁殖,增加食品的危險性。
5、剩余飯菜是學校食堂常見的中毒之一。熱菜加工應做到盡量不剩或少剩,若有少量剩余飯菜,應妥善保存放入熟食專用冰箱保存。次日食用前必須徹底加熱。
食物中毒
做到上述五點就可避免發生食物中毒。
如何應對突發性食物中毒
一般的食物中毒,多數是由細菌感染,少數由含有毒物質(有機磷、砷劑、升汞)的食物,以及食物本身的自然毒素(如毒蕈、毒魚)等引起。發病一般在就餐后數小時,嘔吐、腹瀉次數頻繁。如在家中發病,就視嘔吐、腹瀉、腹痛的程度適當處理。
主要急救方法有:
1、補充液體,尤其是開水或其它透明的液體;
2、補充因上吐下瀉所流失的電解質,如鉀、鈉及葡萄糖;
3、避免制酸劑;
4、先別止瀉,讓體內毒素排出之后再向醫生咨詢;
5、毋須催吐;
6、飲食要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容易刺激胃的食品。
需強調的是,嘔吐與腹瀉是肌體防御功能起作用的一種表現,它可排除一定數量的致病菌釋放的腸毒素,故不應立即用止瀉藥如易蒙停等。特別對有高熱、毒血癥及粘液膿血便的病人應避免使用,以免加重中毒癥狀。
由于嘔吐、腹瀉造成體液的大量損失,會引起多種并發癥狀,直接威脅病人的生命。這時,應大量飲用清水,可以促進致病菌及其產生的腸毒素的排除,減輕中毒癥狀。
腹痛程度嚴重的病人可適量給予解紊劑,如顛茄合劑或顛茄片。
如無緩解跡象,甚至出現失水明顯,四肢寒冷,腹痛腹瀉加重,極度衰竭,面色蒼白,大汗,意識模糊,說胡話或抽搐,以至休克,應立即送醫院救治,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處方】
1.搞好食品衛生監督和食堂衛生,禁止食用病死禽畜肉或其他變質肉類。醉蝦、腌蟹等最好不吃。
2.冷藏食品應保質、保鮮,動物食品食前應徹底加熱煮透,隔餐剩萊食前也應充分加熱。
3.烹調時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4.腌臘罐頭食品,食前應煮沸6~10分鐘。
5.禁止食用毒蕈、河豚等有毒動植物。
6.炊事員、保育員有沙門菌感染或帶菌者,應調離工作,待3次大便培養陰性后才可返回原工作崗位。